源磊告诉你|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吗?防护注意这几点
源磊告诉你|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吗?防护注意这几点
什么是气溶胶?
简单地说,气溶胶是一些在空气中悬浮的超小颗粒,这些颗粒还可能引发疾病。
要了解气溶胶传播,有必要先解释下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微小颗粒物。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到在说话、咳嗽或者喷嚏时,可以检测到亚微米、超微米级的更小颗粒。
由于对空气传播认识有这样的加深,科学家进一步提出气溶胶(aerosol)的广义概念: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0.001~100微米)。
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吗?
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与烟草燃烧后的颗粒尺度类似。因此,飞沫核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漂移到远方。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狭义概念的经空气传播可以分为两类情况:
(1)主要经空气传播,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以气溶胶传播占绝对优势,如结核、麻疹和水痘;
(2)偶然经空气传播,指主要通过飞沫等其他途径传播,但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气溶胶传播,尤其是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可以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例如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二类通常不列为经空气传播,在常规临床护理中采取的是飞沫传播的防护措施。
“当前是否气溶胶传播,尤其是广泛传播,有待进一步证实。”冯录招表示。
气溶胶最大的特点是:颗粒小,传播距离更远。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曾指出,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经长距离传播而在短期内导致大面积感染。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能达到数十米,乃至数百米,远远超过飞沫的传播距离。
而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楼上的气溶胶会飘进我家里吗?
关于这点,有7个建议值得采纳,预防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人员聚集活动,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来访;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